`
gas17gas
  • 浏览: 25703 次
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>>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网络语言进课堂:上海禁止北京面对

 
阅读更多

网络语言进课堂:上海禁止北京面对
2010年12月18日
  [/b]
[b]小葵按:
上一篇转录文章――《成都最潮语文老师:用“网络语言”玩转文言文》,网络语言进课堂,或者说教师主动将网络语言带入课堂,这究竟怎么看?据2005年的新闻报道,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议审议的《上海市实施办法(草案)》中规定:汉语文出版物、国家机关公文、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汇。而到了2007年,风向大变,北京高中语文教材选用了这篇《新鲜的网络语言》,并称时代潮流浩浩荡荡,不可阻挡,应该面对。从网上找到这篇文字,不知是否就是北师大岑运强教授写的那篇入选课文。
  新鲜的网络语言
  作者:cjch  发表于:2006-7-10
  “昨天,JJ带着她的青蛙BF来家吃饭,JJ的BF不断的向我妈妈PMP。”
  “办公室新来的MM界面友好,生活方式很IN,还是几个BBS的斑竹呢!”
  “886,不过告诉你也没关系,我们中午去吃><(((*>呐!当然了,是AA制。”
  面对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新语,即便你是老网民,说不定也会有捉襟见肘的时候。上面的三段话你能看懂吗?“翻译”一下,它们的意思是:
  “昨天,姐姐带着她长相不佳的男朋友来家吃饭,姐姐的男朋友不断地向我妈妈拍马屁。”
  “办公室新来的小女孩长得很漂亮,生活方式时尚,主管着几个网络论坛呢!”
  “再见了,不过告诉你也没关系,我们中午去吃鱼呐!当然了,饭费平摊。”
  对上面这样的言语,你也许有些莫名其妙,之后也许还有些担忧。这还是中国话吗?中国人写中国话,中国人读不懂了,呵呵,哎,悲哀!
  但事实是,你莫名其妙也好,悲哀也好,那就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了。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,它已经改变了而且还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。你迷茫甚至不喜欢,也许只是因为你不习惯。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它正经受着网络的冲击与洗礼,它变化着,其实也在丰富着。
  被人们称为网络语言的,其实多指语言学上的言语。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《普通语言学教程》中,区分了语言和言语:语言,指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;言语,指人们对语言使用的过程与结果。人们所说的网络语言往往是指网民门在网络中对语言的使用。所以我们这里不叫网络语言,而称作网络言语。
  网络上出现许多流行语。
  一些传统词汇“旧瓶装新酒” ,被赋予了新鲜的含义。 “灌水”不是指在工地上干活,而是指在BBS随意发表意见;聊天室里,有人说“咱潜水吧”,那是指聊点秘密; “菜鸟”,不是可以做菜的鸟,而是称呼那些初次上网的人;“大虾”,不指鱼之同类,而是指超级网虫,状其长期操作电脑,弯腰弓背,形如大虾。
  网络言语还经常充斥错别字。网虫们飞快打字,图便捷,将错就错的情况,并不在少。你这样用,我也这样用,久而久之,约定俗成,错的反而成了对的。 “斑竹”不是竹子,网民多用拼音输入法,而词库系统里没有“版主”一词,拼音输入,第一个词是“斑竹”,于是“版主”就成了“斑竹”。省时省力,管不了什么错别字不错别字。诸如此类的,还有“菌男”(“俊男”之意)、霉女(“美女”之意)等等。
  网络言语中还有简缩的字母或数字。GG、JJ、DD、MM,分别是哥哥、姐姐、弟弟、妹妹的意思;BB可以是宝贝、婴儿、情人,也可以是说“再见”,具体意思全靠联系上下文理解。TMD原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,却因与 “国骂”的拼音简写相同而成了粗口。数字里,886是“拜拜啦”, 7456是“气死我了”, 286是“痴呆笨拙”,意指脑子像运行速度最慢的286型电脑。
  最让生手找不着北的网络言语还有标点符号。:-)是最基本的笑,;-)是眨眼睛的笑,I-)是笑得看不到眼睛,:-D是大笑,:->是嘲笑,等等。把符号右转90度,即可正确读懂这些符号含义,领略到其中的“眉目传情”了。
  网络言语的形成,大致与几个因素有关。首先,是输入法的问题。拼音输入法,网民们无须经过专门学习,也不必死记硬背规则,于是许多人使用。但由于诸如标调和同音字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,就导致输出的不准确。其次,是语言使用问题。普通话还没有普及,许多人发音不规范,可是不规范也有交际的权利;语言求简,交际受经济原则支配,能简单就简单,能用符号就用符号;英语越来越普及,汉语里夹杂着英语,甚至术语符号也被用作简化手段;运用语言求新、求变,不少年轻人以游戏心情对待语言。第三,交际“隐私性”的问题。有些交谈者为了保证谈话私密性而故意用别人不懂的词语。
  网络言语,无疑是新鲜的,有些不免另类,有些好像还怪诞。“不懂网络语,你将成为一个没有交流的孤独者。”有人这么说。年轻人喜欢新奇,而新奇无疑为语言系统注入了活水。
  网络言语是新的时代语言多样化的体现,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用语,是一种社会方言。网民以青年人为主。年轻人有活力,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群体,在网络交流与传播过程中,自然会跃动出青春的律动,闪烁出智慧的火花。时尚前卫的年轻人喜欢一切新鲜的玩意,也喜欢接受一切新鲜的东西。在自由的“聊天室”里、在个性的QQ、MSN中,他们快乐地徜徉着,尽情地表现着。他们喜欢在网络中生活,并不断地在“真实世界”和“虚拟世界”之间“交互”。从这个层面上说,这些网络用词已经成为他们表现个性的一种标志。
  从语言系统来看,语音、语法相对稳定,词汇则变化发展较快。词汇中,基本词汇是核心,而新词新语以及外来词、专业术语等同属于外围,是比较活跃、多变的部分。比起基本词语来,新词新语自然感觉较为轻松,更适合于现代人的口味。网络群体总在不断地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丰富、鲜活的词语,这些词语非常迅速地传播、流行开来。语言的多样化,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包括网络词语在内的新词新语来实现的。
  客观地说,网络言语目前的总体情况还是不错,但也无庸讳言,一些格调不高的词语在网上也时有出现。网络言语有的品位不高,存在一些负面影响。网络中各色语言杂呈,主要原因在于整个现实社会环境的多元化与个性化。在网上,网民们是以隐匿的身份自由加入一个聊天室或BBS的,自然就有了充分的“话语权”。生活中人总是戴着这样那样的面具,而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摘下面具的机会:在这里,你可以发泄不满;在这里,你可以把自己扮成现实中你根本不可能有的角色。在这里,你好像没有必要担心别人不高兴,也好像没有必要为说错话而苦恼。面具摘下了,一切都好像是那么的轻松;网络是自由的,一切好像都可随意。我们面对的好像只是电脑屏幕,我们总是觉得在这非人面前不需要戴面具。人们不必因为伤害了非人的感情而担心,正因此,才有所谓的网络言语的“狗化现象”。网络圈内有一句尽人皆知的话,叫“在网上,没人知道你是条狗”,言下之意就是网民的身份是隐蔽的,网络给了每一个人充分的话语权,个别人就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条狗,在网上说起了“狗话”。
  毫无疑问,对个别网民的无政府主义倾向,对网络言语的狗化现象,我们不应该漠然置之:对网站应该加强管理;对青年们应该加强教育。最近,十四家网站联合发出文明办网倡议就是很好的活动。为了保护我们的电脑,我们常常加设各种杀毒软件,添加“防火墙”。对待网络这个“自由世界”,是不是也应该加设杀毒软件,是不是也应该添加防火墙呢?
  但是,网络言语不是洪水猛兽。说到底,电脑包括网络,只是工具罢了。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,所谓的网络言语的“狗化”,说到底也只是因为某些人的素质不高。我们不能因为刀可以杀人而切西瓜也不用刀,我们也不能因为网络言语有问题就全盘否定它。网络言语是新的东西,对它没有必要怕。正确的作法是,笑纳并正确的引导它。
  世界很大,世界也很小。网络把世界缩小到显示器那么大,芸芸众生集合在十几英寸的天地里,各抒己见,畅所欲言。想要在这个地方追求某种划一,推行某种“正统”,不是一件容易事。常有人对网络言语的“无序”忧心忡忡,其实我们觉得,过于悲观,大可不必。语言有一种自我调节机制,一边海纳百川,一边除旧迎新。有用的东西,自然会留下来;用不大着或不太习惯的,自然会被淘汰。“葡萄”、“沙发”、“巴士”、 “咖啡”不都“汉化”了么?而“镭射”、“克力架”撞破脑袋也赶不走“激光”和“饼干”。网络言语生动活泼,既然它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,我们就应该尊重它的存在。言语的存在与消亡,取决于社会生活,一些没有生命力的言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定会远离我们的生活,靠发布命令,无法击退我们自己想象中的不规范或不好。
  网络言语需要引导,需要规范、需要“清污”。但是,事情往往并不那么简单。网络言语的使用,哪个词能用,哪个词不能用,不好定出一个普遍的标准。退一步说,即使硬定出标准来,怎么执行也是个大问题。语言在发展,语言也需要规范,但规范是要推动发展,限制了发展的不是规范。希望语言纯之又纯,愿望是好的,但未免有理想化了。应该看到,我们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期,社会多样化,语言同样不可能做到纯而又纯,而只能把负面影响限定在一定的度以内。许嘉璐先生说得好:“我们是在不规范的情况下搞规范,语言又在规范中发展。”“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,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。不进行规范当然不行,过分强调规范,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。”
  语言是一个相对静态但又绝对动态、开放的系统,而网络,正是新增词语的一个重要渠道。那些充满顽强生命力的网络言语,如果经得起时间考验,肯定会被更多人接纳。事实上,经过了一段时间考验,有一部分特点鲜明、为网民们所喜闻乐见的,已经很快地得到了认可,并在社会上流行开来,变成全民词汇的一部分了。如“顶”、“美眉”、“恐龙”、“菜鸟”等,现在还有几个人不知道什么意思呢?一种语言,只要仍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,就必然会随时进行新陈代谢。更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,只有更新,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。
  青年学生是网民中的一大部分,对于中小学生在作文时能不能使用网络言语,怎样使用网络言语,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。有人觉得,网络言语是“野草”,是“污染”,还是不用的好。我们觉得,看这个问题不应该简单化。网络言语,既有 “野草”,也有“鲜花”;既有“污染的水流”,也有“新鲜的空气”,我们应该区别对待。
  中小学生作文,应从学好规范的汉语入手,对网络言语词汇不能滥用,不能片面求“奇”求“怪”。求“奇”求“怪”很容易造成沟通与理解的困难。例如有人把“打电话”说成“大点化”;把“我喜欢”说成“偶稀饭”;把“其实”说成“其司”,人连看都看不懂,交际的目的怎么能达到呢?
  但是,把网络言语一概拒之门外,为泼脏水泼了孩子,也不明智。网络既然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网络言语既然已经形成一种潮流,如果表情达意确实需要,为什么就不能使用呢?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。语言是一条大河,网络言语无疑就是一股清泉,它的注入,只会使大河更加汩汩滔滔。当然,一切都应该以普通读者能看懂为原则,如果人家都看不懂,你写作还有什么意义呢?
  应该指出的是,网络言语再新鲜,再另类,也没有改变语言的属性。网络交流,主要凭借的依然是传统的语言文字体系,大部分网络词汇,也都是合乎传统语言文字规范的,而那些不符合传统语言文字规范的,如表情符号、数字缩略语等,在网络交流中只是起辅助作用。新奇的网络言语不可能完全超越原有的语言体系,更不可能代替。
  千百年来,汉语始终保持着强大生命力。从汉代,到近代,到新时期,汉语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。现在是网络时代了,网络言语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,给汉语带来的改变会有多大?现在还不好说。但是,变是绝对的,也是让人高兴的事情,有什么必要过于悲观呢?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